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
(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
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这首交响曲被誉为是踏入浪漫时期的第一首交响曲,所持的理由是乐曲仍遵行古典时期的主奏旋律主导的格局,奏鸣曲式的写作结构仍然保持,但是,在配器法层面上,乐器不再单单的维持功能性的需要(例如旋律部分只由小提琴、高音木管乐器一类为主,铜管乐器、低音乐器只能充当和声伴奏角色),不同乐器可以就着它们本身的音色在乐曲中得以发挥,从而营造出多层次的效果,也预视了日后浪漫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气氛的多样性。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出生于1797年1月31日,地点是维也纳附近的莱奥本。舒伯特出身于一个音乐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母亲则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舒伯特在五岁时便开始学习音乐,十岁时进入维也纳的音乐学校,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短暂,但极为高产。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歌曲、钢琴曲、室内乐和交响曲,其中以艺术歌曲(Lieder)最为著名,作品如《野玫瑰》、《致伊丽莎白》和《春之信使》等至今仍然广为流传。他的音乐以丰富的旋律、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诗意著称。
尽管舒伯特在音乐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他的生活却并不富裕,常常面临经济困境。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朋友家中,社会地位也相对较低。舒伯特的音乐在他生前并未获得广泛的认可,直到他去世后,才逐渐被人们重视。
舒伯特在1828年去世,享年仅31岁。他的作品在后来的音乐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视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先驱之一,尤其是在歌曲创作方面,舒伯特对后来的作曲家有着重要的启发。
弗朗茨·舒伯特的作品具有多个显著特点。首先,他的旋律优美流畅,展现出高度的歌唱性,使音乐容易让人铭记并产生共鸣。舒伯特的作品充满深刻的情感表达,能够细致地捕捉人类的情感状态,从欢乐到忧伤,反映了内心深处的感受。他被誉为艺术歌曲的奠基人之一,常常将音乐与诗歌完美融合,代表作品如《野玫瑰》和《致伊丽莎白》便是典范。在和声与对位方面,舒伯特具有创新精神,运用丰富的和弦变化,使作品在和声层次上更加丰富。此外,他的音乐结构灵活多样,常常打破传统的形式,以更自由的方式表达情感,尤其是在歌曲和室内乐中。尽管受到古典传统的影响,舒伯特的音乐中仍然融入了奥地利和德国的民间音乐元素,体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这些特点使得舒伯特的作品在浪漫主义音乐中独树一帜,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魔鬼的欢乐宫》,《阿尔方索与埃斯特雷拉》,《费拉布拉斯》...
《克劳迪纳·封·维拉-贝拉》,《萨拉曼卡朋友》,《孪生兄弟》...
《F大调弥撒曲》,《G大调弥撒曲》,《C大调弥撒曲》...
《D大调第一交响曲》,《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三交响曲》...
《E大调第一钢琴奏鸣曲》,《E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a小调第四钢琴奏鸣曲》...
在舒伯特的音乐之外,根本没有音乐在主题思想进展和联想上以及在看似合乎逻辑的跳跃上赢得如此的心理学关注,很少有人像他一样怀藏着如此独一无二的个性,能推出形式各异的音乐描述,也极少有人为他自己、为自己的内心写了这么多东西。 至于舒伯特的交响曲,我对其如此钦慕,竟至毫不迟疑地将其排列于紧随贝多芬之后,远远领先于门德尔松,同样领先于舒曼。就和声与转调的独创性而言,就器乐音色而言,尚无人超越舒伯特。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爱舒伯特的歌曲,但对他的器乐曲评价还要更高
©— Designed by Group 06 • SM1 Science1